飘天文学 > 穿越小说 > 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 > 第429章 央选的含金量
    “造孽哦。”



    舫村,新野县下辖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里,望着方才逼着自己一家按了手印,以落实那几家富贾之家,横征暴敛,草菅人命,欺压良善罪行的泼皮携着“万民书远去。



    这个曾经在灾荒年受过其中一家富贾借粮接济的恩泽老农,手足无措的站在离家不远处农田里。



    看着自家被糟践了小两分地的麦田,身旁的儿子和儿媳妇还在满脸心疼,小心翼翼的收集着散落的麦穗,老眼含泪地发出了这声挽叹。



    他们不是看不出来这些泼皮村霸的目的。



    毕竟人家已经做到这么明显了。



    可他们能怎么办呢。



    自己一家老小也得活啊。



    虽然他们和富贾家八竿子打不上关系,见面了也未必能聊上一句话,完全是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两个阶层。



    根本不会,也没法和这些富贾家共情。



    但老百姓又是最为朴素的。



    只要周围还有更加惨痛的对比项,他们都能自我安慰,自我调剂适应当下这严重压迫的生活。



    那几个富贾人家,虽然也没有做出什么惠及一方的善事来,但相比较这十里八乡随处就能打听到的,某某地主或者乡绅横征暴敛,鱼肉百姓的丑恶嘴脸。



    相较之下,这个平素不与他们有什么接济,租赁相对合理,甚至某些特殊时期还能借钱借粮的富贾,那德行简直堪比圣人。



    等这帮人真被那帮泼皮村霸吃干抹净。



    后来的地主士绅,指不定还不如其他村那些鱼肉百姓的主呢。



    最为可怕的场景无疑是那些村霸剥皮再吃干抹净,这几户富贾之后,摇身一变,直接变成骑在他们头顶上的坐地户,土霸王。



    那日子,已经不比想象多么难熬了。



    “老伯,老伯?”



    也不知道发愣了多久,一连串的呼唤,终于是惊醒了这位站在自家田垅里的老汉。



    望着自家田垄边上,两个皮肤黄黑,一看就像是穷苦人家出身,又穿着一身儒士青衫,草鞋为履,这打扮就更像是穷苦人家一家子节衣缩食,供养出来的读书种子了。



    因为,他们舫村曾经真有一户咬着牙这么赌了。



    至于结果……



    “啥事啊?后生。”



    老汉收拾了一番自己胡思乱想的脑子,苍老黝黑的面庞上挤出几分憨厚的笑容。



    身材更为高大健壮些的儒生答道:“我俩路过此地,想向附近这人家讨杯水喝来着,敲门无人,我俩便过来问问。”



    “老伯您家这地是?”



    看着两个后生望着自家地里被糟践的麦子,老汉的脸上也再次浮现几分心疼的愁苦,他当然知道两个后生的意思。



    马上是秋收了。



    朝廷要组织清丈及核税,在这个关头提前收割或是朝见麦田,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?可是个中缘由,他又怎么能,怎么敢说出口呢。



    老汉打了个哈哈,和自家儿子儿媳打了声招呼,上了田垄就要领他们回家里喝水。



    两个儒生对视一眼,都察觉到了个中所藏的隐情。



    一路上,你一言我一语,便默契的编织好了一个新的身份。



    出来游学历练的儒生。



    毕竟试科举已经开了两轮,个中策论的导向都紧贴时政。



    足以看得出来,当今太子殿下的务实。



    身为预计报考明年春闱的儒生,自然要时刻紧跟大明国策,亲眼看看田亩清丈是怎么回事儿,以及对老百姓的利弊影响,方能在明年春闱考卷上言之有物。



    这样的说辞,还有贴地气的关怀。



    以及有意引导,吐槽着这一路上,他们在各地见识的风土人情,以及这风土人情下隐藏的各种腌臜到不便言表的龌龊,终于是让老汉将戒备的心放了下来。



    确认这两人应该不会是那些个村霸泼皮留下来的眼线了。



    老汉这才开了口,对近些天来的遭遇,发出了无奈的控诉和挽叹。



    一边说,一边也感慨,同人不同命。



    新野县到底只是个下县。



    穷乡僻壤的。



    莫说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做官,就是朝廷安排退伍的老卒都不愿意到新野来落户。



    而就隔着几十里地的另一处上县,那里的某处村落回乡了一位退伍老卒,不仅带着太子殿下指派朝廷下发的抚恤,每日给大家伙念报社送来的报纸,时常还能与下乡的衙役,小吏说得上话。



    各种时政,好处,那是一个不落。



    哪像他们。



    两眼一抹黑,什么时候被人巧取豪夺了都不知道。



    两位儒生默默的听着。



    唠了好一阵,婉拒了老汉家一起吃晌午饭的好意,喝了水,便出门再次踏上了“游学”路。



    “尚礼,你猜的没错,这新野县,果然大有蹊跷啊,要不是我们有意避开了那些眼线,只怕我们到期履职了都查不明白。”



    当离开了老汉家半里地,那个相对清瘦着的儒生如是说道。



    “子澄过誉了,兵法有云,声东击西。”



    “这还是咱们在宫里实训时,常少詹事教授我们的一点小算计。”



    “咱们乔装打扮进入新野县提前打探,被人检举告发,然后临近换地再被拒,再后来就被重重监视,自然是吸引了他们不少的人力。”



    “想来他们也是知道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。”



    “生怕走漏了消息,坏了他们谋夺人家家产的算计。想将所有人拖下水,一劳永逸,故而才有了那份“万民书”。”



    “如今虽然获悉了真相。”



    “可要如何破局,仍旧一筹莫展啊。”



    “这份裹挟了民意的“万民书”,要是没有合理合法的说辞,难以废除的令人心服不说。”



    “就算废除了。”



    “法不责众之下,如何查证罪魁祸首,将之按律惩处,亦是一道难题。”



    “他们定然会相互推脱,相互串供的。”



    说到这。



    两人又莫名的齐齐停下了话语和脚步。



    似乎,他们在朝廷实训时,常少詹事同时也讲过近似的案例啊。



    两人对视一眼,目光中都莹莹放光。



    “尚礼也想到了?”



    “子澄一起说?”



    “囚徒困境?”



    喜欢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请大家收藏:(www.csw888.com)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(丝袜小说网)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